《两小儿辩日》

[原 文]

孔子东①游②,见两小儿③辩斗④。问其⑤故⑥。

一儿曰:“我以⑦日始⑧出时去⑨人近,而⑩日中时远(11)也。一儿以日初远(12),而日中时近也。”

一儿曰:“日初出大如车盖(13),及(14)日中则(15)如盘盂(16),此不为(17)远者小而近者大乎(18)?”

一儿曰:“日初出沧沧凉凉(19),及其(20)日中如探(21)汤(22),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?”

孔子不能决(23)也。

两小儿笑曰:“孰(24)为(25)汝(26)多知(27)乎(28)?”

[注 释]

①东:向东方,名词用作状语。②游:游历。③小儿“小孩。④斗:争,争胜负。⑤其:代词,他们,指两小儿。⑥故:原因,缘故。⑦以:认为。⑧始:初,刚刚。⑨去:离,距离。⑩而:连词,表承接。(11)日中时远:“日中时去人远”的省略,承前文省略了状语。日中,正午。(12)日初远:“日初时去人远”的承前省略。日初,是“日始出时”的另一种说法。(13)车盖:古代车上用来遮阳挡雨的圆形伞盖。(14)及:动词,到,等到。(15)则:却,转折连词。(16)盂(yú):盛饮食的器具,圆口。(17)为:是。(18)乎:吗。(19)沧(cāng)沧凉凉:形容十分凉爽。沧沧:寒冷的样子。(20)其:那,远指代词。(21)探;伸手去触摸。(22)汤:热水,开水。(23)决:判断,裁决。(24)孰(shú):谁,疑问代词。(25)为(wèi):通“谓”,认为。(26)汝(rǔ):你。(27)多知(zhì):有很多知识,知识丰富。知,通“智”,名词,知识。(28)乎:呢。

[译 文]

孔子往东游历,遇见两个小孩在争论。问他们争论的原因。

一个小孩说:“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近,中午时离人远。(另)—个小孩却认为: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,中午时离人近。”

一个小孩说:“太阳刚出(时),大得同车伞一样,等到中午却像(个)盘子(或)钵盂了。这不是因为远的时候大,而近的时候小吗?”

(前)一个小孩说:“太阳刚出,(觉得挺)凉快;等到了中午,(热得) 像把手伸进烫水里—样。这不是因为近的时候热,远的时候凉吗?”

孔子不能裁决(他们的是非)。

两个小孩讥笑道:“谁说你知识丰富呢?”

[鉴 赏]

两小儿辩日,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探求,说明宇宙无涯,知识无限,学习无止境。同时也告诉我们观察要准确,分析要全面,固执己见,各执一端,得不到正确的结论。

全文只有一百一十六个字,但两个小孩的形象写得很鲜活,聪明,善于观察,善于思考,能够从人们习以为常的日常生话的经验中,发现问题,而这些几乎全是靠对话描写的手段来体现的。

至于孔子对两小儿所争论的问题“不能决”,不但告诉我们,无论什么人,即使像孔子这样的大圣人,也不可能全知全能;而孔子那种不懂就是不懂,不装懂的实事求是态度是不应该被讥笑的。

《两小儿辩日》通过两个孩子对太阳远近的辩论难倒孑L子的故事,启发我们现察事物要注意精神实质,不要被表象所迷惑。同时文章肯定了古人寻求真理、渴望

揭开大自然奥秘的探索精神。

故事所写的本来只是两个小孩之间的一场辩论,孔子也只是一位偶然参与的听众,但写到最后,

文章的重点却落在他身上,并借此获得了更深一层的意义。从今天的观点来看,两个小孩对太阳离人

字数:1388

注释

[作者及作品简介]
本文选自《列子•汤问》。《列子》相传为战国初期郑国人列御寇(生卒年不详)著。《庄子》中记载了许多关于他的传说,可见他应生活在庄子之前。《吕氏春秋》等书说“子列子贵虚”,可见列子崇尚“清虚无为”,师学黄帝、老子,所以道家尊列子为前辈。列子既然属于道家,而道家与儒家是两个对立的学派,常常互相讥讽,从本文的内容也看得出来。
《列子》共八篇,《汉书•艺文志》曾著录,惜早已失传。今本《列子》八篇,是魏晋人杂采先秦两汉有关典籍拼凑而成,全书共有民间故事、寓言、神话传说等一百三十四则,思想内容驳杂,题材广泛,不但为研究魏晋提供了史料,而且颇具文学价值。如《杞人忧天》、《愚公移山》、《歧路亡羊》、《人有亡铁者》等寓意都很深刻。

作者:《列子》


知识来源:彭格人 主编.中学生古文知识辞典.